知乎_日语专业如何练习发音

摘要:发音真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——用母语说话时的习惯、天生的嗓音、从小长大地方的方言的影响……大多数人练习的目标应该是:“流利地会话”+“听起来像母语者”


创建日期: 2022-12-04
修改日期:
标签: 日语


本文是在3B:发音 - 叶峻峣的文章 - 知乎的讨论

语音课

外语院校的日语专业的学渣回忆了下大二开的语音课:只开了一学期(不在正式的教学大纲中,不算学分,也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个课),1周一次,每次1个半小时左右(中午放学),授课时只有5个人(是的,为了纠正大二100多位同学的发音,我们系的老师都被分配了这个任务)。上课的内容也很简单:挨个读课文,老师会听发音,并指出错误和怎么改(虽然很少有同学能当场改过来)。不过比起这种集中授课的形式,我觉得对我的日语发音帮助更大的是我的精读课老师:大一和大二上课和寒暑假,她都要求把读我们课文的录音发给她,1分钟左右即可,她会指出其中发的不好的地方(です、なら、长短音、动词声调),重读了再发给她(往往还是没有改过来,老师也会安慰说这种事情尽力就好了),奈何每学期都是半途而废,现在已经彻底摆烂了233

关于发音

关于练习发音,千野荣一老师的《外语进步法》的第九章和第十章也有一些比较有意思的论述:

  1. 有时候,一门外语的读写水平与发音水平完全无关……总体来说,学习语法和词汇时,所有人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。但学习语音的情况却有所不同…如果一个人学习一门外语时发音很标准,那么他学习另一门外语时发音也会很标准。(这个专栏似乎没有提到这一点,就我对身边同学和老师们的观察来看,发音标准的同学往往有如下特点:接触日语的时间比较久;看日剧时往往会跟读;唱歌不跑调,模仿方言学的很快,普通话标准;有配音的爱好、广播站工作的经历)
  2. 就学习发音而言,老师不仅要发音标准,还要对日语和和所学外语在发音上的差别有明确的认识。(す、し真的和汉语不是完全一样的,自己大一真的听不出来,现在好点了)
  3. 在初学发音的时候,发音和是否标准跟学习者付出的努力几乎没有关系,而形成不标准的发音之后,想要矫正又几乎是不可能的。(好吧,我就是在给自己找借口233)
  4. 要想正确发音和区分不同的发音,就必须掌握基本的语音学知识。
  5. 买一本语音书无异于纸上谈兵,但这总比什么都不做强。(这句和上面的都是作者的原话233)
  6. 对于欠缺语音天赋的人来说,在学习外语之前,还是先学一学语音学的相关知识为好。(我错了,我现在就去看)
  7. 学习发音时人数不宜太多,10个人左右比较合适,要一个一个地发音,一个一个地辨别发音的差别。如果身边有提供这种训练的人,10节课左右就能大有进步。外语老师本身就应该是接受过这种训练的人。(但实际有多大的作用,还是得看悟性和之后的坚持)
  8. 所有的语言都有语调的抑扬变化,一个通顺连贯的句子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语调模式。(日语的动词活用后声调会有变化,但是大多数词典软件都查不到,很多教材也不会提这一点,自学日语的同学最好注意这一点。如果觉得沪江和MOJi的声调不准或太少,可以参考:《大辞林》和《新明解》和《日国大》(大辞泉没有声调)、OJAD(动词活用后的声调)和外研社的《三省堂_新明解日汉词典》纸质版(附录部分解释了动词活用后的声调变化规律)、《日语数量词大全》(数词+量词结合在一起的时也是会发生变化的))
  9. 反复听外国人朗读不仅有助于把握句子之间的停顿、叙述部分与对话部分的不同语气,也有助于把握短语、从句、主句末尾的语调变化。(没有必要专门记语调的变化,了解一下然后用影子跟读法反复练习就可以了,练习多了,自然会意识到的确是有规律存在的)
  10. 什么都不说自然不会犯错,但外语水平是不会在沉默中提高的。(共勉,现在听自己大二时和同学尬聊的录音,还是有一种“我进步了”的成(錯)就(覚)感,虽然发音还是很烂囧……
  11. 会话,是向别人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,并理解别人所表达的意思,而不是碰巧遇到自己能说的句子就说上几句(打个小广告:川外的日语角是每周三和周日晚7点在山上校区食堂前的锦绣广场,没有指定的主题,外教非常やさしい,有在重庆自学日语的同学有空随时都可以来参加呀

这本书的实际内容没有书名《外语进步法》那么功利,整体风格更像是家里的长辈和晚辈之间的谈话,推荐有空的同学翻翻,很薄的一本小册子。不过毕竟是19八几年的书了,而且也没有谈很详细的规划和实践方法,抱着考级涨分的心态的同学,就不用浪费时间了。

最后,之所以在这篇文章下面啰啰嗦嗦这么多,一是自己在看到这个系列的专栏前,靠着摸索意识到了一些点,但缺乏系统的梳理,看到叶哥的这个专栏后真的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!!!

二是觉得《外语进步法》这本小书和叶哥翻译的专栏在很多地方都是一脉相承:没有国内各路教辅资料的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,很有苏轼在《稼说送张琥》中“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,吾告子止于此矣”的感觉:)

说实话,就连外语专业,现在也是“唯分数论”。也许是我水平不够,北外和上外这2所顶流的外语类院校也许会好一点吧。

最后,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:发音真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——用母语说话时的习惯、天生的嗓音、从小长大地方的方言的影响……但大多数人学一门外语也不是为了成为主持人/同传/配音演员,大多数人是需要的是“流利地会话”+“听起来像母语者”,所以练习的目标也不该是羡煞旁人、都能拿奖的专业播音腔水平。

但不论是培训机构搞的噱头,还是大多数人想要练发音时首先冒出的想法,瞄准的都是这个吧?但就我所在的外语类院校,能达到这种的水平的也真的不多。我在图书馆和操场早读了2年,偶尔也会听听周围同学的发音,给我的感觉确实是“听起来真的像英语”——我不是贬低Ta们(Ta们真的比我好太多了),但真要丢在知乎上,估计逃不过被各路大佬们群嘲的下场。但比起我高中时的理科班的同学们(这才是大多数人的真实水平吧?),我早读遇到的这些同学们的“平均”水平才是适合大多数人练习发音时的目标。每个大学都有英语专业,大家有空起个早床,在图书馆和操场应该都不难找到,可以稍微站远点听听这些同学的发音,也可以试试和Ta们套套近乎。
最后,比起像播音的同学一样死磕音标的发音(当然一开始还是要死扣一下的,尽力之后也无法区分和模仿的,就先放放吧),我也建议把时间多花在影子跟读法上,音标的刻意练习可穿插在大量的影子跟读法练习中。另外,录音可以存上一年,一年之后来看会有惊喜哦:)